分层教学,托举濉中的明天
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。因材施教不仅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,也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。自去年开始,我校根据学生的实情,采取了分层教学模式,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。
一、建立专业的教科研团队
每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、学习态度、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,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授课时,要面向全体学生,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。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,中等生吃得饱,差等生吃得了,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,实行分层教学。为此本学年开学后,我校在王采莲主任的带领下,改变了过去同一年级、同一学科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,建立了语文、数学、物理三个学科培优团队,以导学案和固学案为抓手,制定了学科专题系列讲座的具体办法,为尖子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。
二、激励班级的教师团队
分层次后,中等生的学生群体相对较大,而这一层次的学生没有尖子生那么多“光环”,也没有耀眼的荣誉,他们的需求多被轻视和忽略,难以得到尊重和满足。但是教育引导中等生更具激励性,可以对尖子生产生压力,可以鞭策和警醒后进生奋起直追,形成班级良性竞争氛围。因此我校多次要求班级的教师团队多关注中等生,帮助他们寻找自信的支点,努力给他们创造条件,体验成功,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注和肯定,不吝啬自己鼓励和赞美的语言,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指引。
三、实施助推学生成长的导师帮扶
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,尤其是后进生。对待后进生,教师要像春天的雨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在适当的时机,用适当的方法,滋润学生的心田,真心热爱并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,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。为此,我校实施了导师制,将后进生分给班级团队中的教师,这样导师们能够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,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,走进学生的心里。导师制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,为后进生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。
教学是一个有机体,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渗透分层教学的思想,使每个学生个体都得到发展,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。因材施教,分层次教学脱离了传统的统一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,代之以多样化、层次化和个性化,让学生能跑则跑,能飞则飞,让学生成了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。分层教学实施以来,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,自信心提升了,各方面都获得了最优发展!
通讯员:任 仁